自国务院把柴达木盆地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来,格尔木始终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围绕盐湖资源,通过产业链延伸,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多种产业横向连接起来,并通过“盐立方”,串联起了有色金属和煤盐结合化工等多个领域,工业经济循环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回首上个世纪,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像一张白纸,许多投资者和建设者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面对未知的机遇和困难,一代代盐湖人不懈地努力奋斗,将钾盐钾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延伸。现如今,眺望察尔汗盐湖,一个个色彩各异的盐池,一家家开足马力生产的现代化化工企业,一项项令世人惊叹的科研成果……格尔木以钾肥产业、盐化工产业为链条,逐步形成镁产业集群,钾盐钾肥大发展的势头正在不断增强。

众所周知,格尔木是国内重要的钾肥产能集中地,同时也是连接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节点的开放前沿、青海省“西融两廊、东联一带”向西开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格尔木紧紧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察尔汗千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和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开发利用,培育了盐湖股份、藏格钾肥、中信国安等一批龙头企业,实施了百万吨钾肥及其综合利用一、二期、金属镁一体化和新增100万吨钾肥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钾为核心,镁、钠、锂、硼等其他盐湖资源协同开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钾肥产能达到700万吨,成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我市先后成功建立了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科技平台,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社会研究机构为支撑的技术研发体系,在各产业技术上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部分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依托这些优势的科技资源,我市抢抓机遇,积极加快推进盐湖资源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为了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盐湖资源,做大做强格尔木工业园,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格尔木工业园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州“三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为中心,从技术工艺升级、产业链条延伸、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型发展,形成以“钾肥、金属镁、碳酸锂”为主导、以氯碱化工为配套的循环产业体系,同时,加快推进钾盐、镁盐、锂盐、钠盐等资源深加工产业,积极培育和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和工业旅游。力争形成钾盐产业、镁盐产业、锂盐产业、钠盐产业、氯碱/气煤产业等5大产业集群和1个综合服务中心、1个物流中心。逐步将察尔汗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世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示范基地、我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我国大型“钾、镁、锂”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