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瀚海绿洲建设呈现五大亮点
一、柴达木瀚海绿洲雏形已基本构建。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柴达木盆地实现了从昔日的"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逐步成为充满生机、一片繁荣的绿色家园。在海西版图上,黄色中的绿色由一点点、一丝丝,逐渐变成一块块、一片片,柴达木逐渐呈现出"绿肥黄瘦"的景象。目前,全州森林面积达2059.8万亩,森林蓄积量130.
二、防沙治沙开启柴达木绿化新模式。数字的巨变只能定格历史片断,背后是历代柴达木人力斗"沙魔"的不懈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柴达木人持续与沙化斗争,实现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重大转变。通过采取工业园区绿化、矿区绿化、城市绿化、造林绿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州防沙治沙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了一座座绿色的生命丰碑。目前,全州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20余万亩,减少沙化土地面积42.3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7%。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2.7%提高到3.5%,林业用地面积达2702万亩。
三、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环境初步形成。长期以来,海西州始终把改善城市环境当作民生实事的重头戏,大面积推进人工造林增绿、退牧还林还草、退化草地治理工程,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全力为广大市民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格尔木市从昔日的帐篷城、旱码头、兵城、汽车城建设成为中国盐湖城、石油城、光伏城、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绿地率达20.53%,绿化覆盖率20.76%,人均公园绿地
四、木里矿区环境整治开创复绿先驱。海西州始终秉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成功制止了以往滥砍滥伐、毁灭性开发的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和多种途径,通过整合、限产、关闭"三高"企业等措施,有效整治矿区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木里矿区生态修复一号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整治资金超过20亿元,完成渣山治理1700余万平方米,全部实施种草复绿,矿区植被恢复面积33.5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开始系统性恢复,在全州乃至全省积累了矿区环境整治复绿的新经验。
五、海西林业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启动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出台海西州沙区植被保护条例、野生枸杞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有效助推全州林业工作依法纵深推进。积极开展林下养殖、经济林培育、林权流转等一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建成特色经济林47万亩,其中有机枸杞基地7万亩,年产枸杞干果5.8万余吨,年产值达20.8亿元。全州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确权发证15.4万亩。同时,探索建立了申报制造林、奖励制造林、专业队伍造林等体制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爱林的积极性。
(海西信息)
上一篇: 青海盐湖MTO装置投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