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盐钾肥:从依靠进口到“三驾马车”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钾盐钾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行业通过多措并举、多元布局等切实可行的方式,为我国粮食生产和钾肥供应提供了安全保障,国内开发、国际采购、境外开发成为保障我国钾盐钾肥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早期钾肥生产受资源和技术限制,基础条件差、起步晚,进口钾肥占据中国市场主要地位。上世纪50年代,一些外国专家曾断言“中国是一个贫钾国家,根本无钾资源可循”。为了打破这种诊断,长期以来,钾盐普查和寻找资源的重要性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被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所重视。
在“一五”期间,我国便开始了找钾成矿预测工作,出版相关成矿理论,举办钾盐培训班,着手组建钾盐找矿队伍。1956年,国家制定的“中国12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长远计划”中,明确以找钾、硼为主要任务的盐湖科学考察。经过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自1955年开始,找矿队伍分别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达布逊等盐湖及茫崖矿区及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大型及特大型钾矿床,并通过科学评价,制定开发计划,有效解决了钾盐开发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大规模钾盐钾肥生产提供了资源和技术保障。这不仅结束了我国钾盐产品几乎全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还大量出口创汇,保证了全球钾肥进口的“价格洼地”地位,同时也成为世界上钾盐产品生产名列前茅的大国。
资源找到了,技术也要有突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低品位难开采固体钾盐高效利用技术,将察尔汗钾矿资源利用率由27%提高到74%,采用自主研发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冷结晶-正浮选工艺及尾盐溶解转化热溶结晶组合加工技术,加工单程回收率由55%提升至65%,钾盐综合回收率由不足40%提升至70%以上,产品品位、质量大幅提高,稳定生产氯化钾含量98%以上的产品,钾肥生产规模由100万吨/年增加至500万吨/年(折300万吨K2O)。该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会长、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认为,未来,钾盐钾肥行业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健全组织框架、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并传承优良作风。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将紧缺的钾资源“引进来”,不断提高钾资源保障度,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涨姿势了!化肥、食醋也能杀虫!
下一篇: “三磷”整治将深刻影响磷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