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锂技术有望引领储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崛起。截至2018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分别达到1.84亿千瓦和1.74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凸显,这为储能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业界普遍认为,多种能源互补时代已经到来,储能即将站上风口。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优质调峰电源建设,积极发展储能产业,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推动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中,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铅蓄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集中在碳材料、合金材料和钛酸锂等几类。碳材料虽然具有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无毒无害等优点,但是碳电极与金属锂的电位接近,当电池过充电时容易在碳电极表面析出金属锂形成锂枝晶,锂枝晶会刺穿隔膜引起短路,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风险。如果用合金类材料作为负极替代材料,碳材料部分安全性问题,比能量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体积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同样容易穿透隔膜,造成短路。
安全,从来都是钛酸锂的优点。碳材料、合金材料作为负极的劣势恰恰是钛酸锂的优势。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钛酸锂材料负极能吸收正极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晶型结构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大幅度降低了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使得电池能够在高温、低温环境中均可以达到安全使用标准,破解安全难题。
电池寿命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钛酸锂电池有望以长寿命来摊薄全生命周期成本,率先实现储能的商业化。据专家介绍,与传统锂离子电池普遍采用的石墨材料相比,钛酸锂材料在充放电嵌脱锂过程中,骨架结构几乎不发生收缩或膨胀,被称为“零应变”材料,避免了一般电极材料脱、嵌锂离子时晶胞体积应变而造成的电极结构损坏的问题,因此寿命得到巨大突破。据实验数据测定,钛酸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25000次以上,是普通锂电池的4~8倍,寿命可达30年。(无机盐工业协会)
上一篇: “亚洲最大固体锂辉矿”即将开工
下一篇: 无机盐产业结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