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菌肥不匹配

土壤有酸碱之分,有机菌肥也有pH值,菌又有真菌、细菌之分。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宜施细菌性有机菌肥

2、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菌肥中的菌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机质。有机肥极度缺乏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果农施商品有机菌肥一般每亩都在40公斤左右,有机质很快被分解利用,有机肥中的菌种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不能繁衍生存,大部分死亡每种有机菌肥有它的属性和作用。

3、对菌种不了解。

如球状芽孢杆菌是细菌杀虫菌、EM菌抗重荏菌,乳状芽孢杆菌是长效细菌杀虫菌。枯草芽孢杆菌是细菌,能有效防治根系周围的细菌,使作物免受侵害。地衣芽孢杆菌是细菌性防病菌,不要轻信菌能治黄叶、小叶等生理病害。能治黄叶、小叶的是有机肥而不是菌。

4、产品质量不达标缺乏相关概念

有效菌是有生命周期的,因而购买时看其生产周期和储存环境。生产日期越新越好,因为活性菌种的生存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到一定时间不用菌的效果就会自然减退。储藏温度越低越好,不要和碳铵等挥发气味大的化肥同室堆放。

5、土壤中有机物不足

土壤中有足够的有机物或腐殖质时才能被微生物菌利用,进而使土壤微生物快速繁衍,激活营养元素

6、施用温度和方法不对

菌肥中所用的菌种一般属于中温性微生物,土壤温度在25-37℃时,最利于菌的生长和繁殖,一旦土壤温度超过37℃,菌的生长会明显变缓甚至停滞,菌肥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来源:影响菌肥效果减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