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型肥料成“重中之重”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基础,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践行减肥增效,实现化肥零增长,须推广新型肥料。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改变,科学技术发展由学习他国经验转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施肥理念、科学施肥技术的物化,新型肥料发展迎来更广阔空间。目前,我国农业种植现状是肥料利用率较低,由于对化肥过度依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面源污染、地表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减少化肥使用量,而减少化肥使用就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如果要实现减少化肥使用和农产品增收二者兼得,选用新型肥料就成为必然。
一、新型肥料研发技术成熟
我国在新型肥料研发和生产方面技术已很成熟。从作物营养方面看,尤其是经济作物品种,要增产需做到作物营养全面。当氮、磷、钾对作物贡献达到一定水平,一定要增施微量元素,这样全方位保证作物营养,才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我国目前研发的新型肥料作物吸收率较高,能很好实现作物营养全面,并能降低大量元素施用量,尤其是氮。
从产品研发和功能来说,进口高品质肥料速溶、速效,利用率较高。现在,部分国产肥也可做到以上几点。
二、推广新型肥料责任重大
受化肥零增长政策影响,"十三五"期间新型肥料必会得到国家政策性支持,可以说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新型肥料有水溶性肥、缓控释肥、专用配方肥、商品有机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肥等几类。要实现新型肥料大范围推广,企业和经销商对新型肥料需做到深入了解,掌握新型肥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新型肥在农作物上的运用技术和方法。
让农民正真看到新型肥料用量小、见效快,且产量高、效益好。通过推广使更多农民用上新型肥料,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生长机制,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互联网+工程也在日益改变农业方式,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后农业时代,农业品质化、安全化和标准化要求日益提升,农民更热衷看到我国更多化肥企业,积极整合自身优势,研发和生产出更优质的新型肥料,为农业增产增收。
下一篇: 五月钾肥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