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必须坚定信仰

--"党"字不忘,信仰是灵魂

(青海省盐化工质检中心综合部 赵军章)

 

个人也好,政党也罢,其存在和发展总需要一个根本的支撑。支撑个人和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毫无疑问,应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人总要有信仰,所不同的只是对象和方式而已。人类社会的信仰很多,如信神、信佛、信教。有人说,共产党一不信神,二不信佛,三不信教,所以共产党员没有信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可以说是错误的理解,共产党员不仅有信仰,而且有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

一、共产党员的信仰绝对不能丢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共产党员永保先进性的动力之源。当前,大多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坚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倒退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

信仰模糊,就是指虽然有信仰,但不是十分坚定。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左右摇摆,实践中徘徊犹豫,不能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冲不上去,畏畏缩缩。这样的党员,群众不服气,百姓看不起。信仰缺失,是指有的党员压根儿就没有共产主义的信仰,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既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品质,又缺少为百姓干实事的真本领。他们常常满足于混日子,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工作热情,沉溺于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之中,在庸俗无聊中打发日子。

当前,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相面、跳神、测风水,求仙拜佛,进香还愿,甚至把算命先生奉为座上宾;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把配偶子女移民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爱惜羽毛",态度暧昧、退避三舍、不敢亮剑,甚至模糊立场、耍滑头;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等等。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有人沦为腐败分子,走向犯罪深渊?说到底,就是理想信念不坚定。

同样,丢了信仰,腐败现象就会粉墨登场。大贪官胡长清就曾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为此,他们全家都办了跨国身份证和因私出国护照。"河北第一秘"李真则想得更远:"与其一日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定,不如权力在握时及早做经济准备"。丢了信仰,散的是人心,堕落的是党性。因此,共产党员的信仰绝对不能丢!
二、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求索的过程,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

一个人的信仰树立是一个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长期求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长期过程。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共主产义信仰,并转化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还必须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首先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信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都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同时又都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很难想象一个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的人能够信仰共产主义。再次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学习党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胡锦涛同志曾说过:"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仅仅来源于书本,更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来自实践对理论的反复印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将信仰共产主义和个人的道德修养、人生经历、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共产主义信仰在学习中确立,在实践中印证,在追求中升华。

三、共产主义信仰就在身边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在科学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后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离恩格斯描绘的社会主义状态还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于是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既然很遥远,那就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了。其实共产主义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共产主义信仰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个人的理想追求实实在在地结合在一起的。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的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进!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干的事业,正是与共产主义相一致的,相连接的,我们现在每时每刻都在朝着共产主义一步步地迈进!

四、 共产主义信仰不是空中楼阁,要落在实处。

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它要内化为共产党人的独特品质,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也就是说,共产党不是一个谋私利的党,共产党人的最重要、最显著、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全身都纹上"共产主义"的人,一个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的人,若是不具有此种品质,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五、党性不是天生的,信仰也不是自发的,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论是通过对照检查深挖"四风"的思想根源,还是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亮短揭丑,或者是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检验宗旨意识,都使全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缺失,忽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就会是非观淡漠、正义感退化、原则性流失;立忠诚笃信之志,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才能避免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坚定信仰、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成钢的。实践证明,党内生活松一分,党员队伍就散一片;党内生活严一尺,党员干部就强一丈。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全党同志都应认识到,过去那种党性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三严三实"必将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牢记一个"党"字,补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身",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能够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改革推向深入,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信念的力量。树立坚定信仰、锤炼坚强党性,不断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我们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赢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