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芒硝矿床的成因类型

中国芒硝类矿床根据其形成的地质时代、沉积环境、主要有用矿物组合等,分为现代内陆盐湖芒硝矿床和古代内陆盐湖芒硝矿床两种类型。

1)现代内陆盐湖芒硝矿床

这类芒硝矿床形成于第四纪,多分布在秦岭以北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及西藏等广大的高原或沙漠干旱气候区内的盐湖中。现代盐湖芒硝矿床按其产出状态可分为液相和固相两类。

液相包括盐湖表层卤水和晶间卤水。表层卤水是盐湖中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不稳定盐体。在不同的年代和季节里,卤水的量和浓度以及化学成分都会有较显著的变化。它与补给水流经区域、湖岸的岩土以及湖底的淤泥、生物化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部分盐湖表层卤水深度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仅少数深度超过1m。晶间卤水存于品体或颗粒间的孔隙和气孔中,并可浸透到湖底盐层的淤泥层中。晶间卤水渗透到湖底盐层淤泥中的含量可以从10%20%~30%,化学成分和浓度相对稳定。

固体相芒硝矿床由于成矿时的卤水类型不同,因而在不同的盐湖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盐类矿物的沉积常有较明显的分异现象,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常为石膏-芒硝-岩盐、石膏-芒硝、天然碱-芒硝或单一芒硝沉积。

现代盐湖芒硝矿床规模一般都较大,盐湖本身面积变化较大,因此矿床的规模相差也很大,面积可从零点几平方千米到几百平方千米,大、中、小型都有。但埋藏较浅,仅几十厘米到几米,有的裸露地表。矿床地质构造简单,矿体多为层状、似层状,产状水平,仅局部受古湖底影响,矿体略倾向于湖心,倾角3°~5°。此外,尚有部分矿体呈鸡窝状或透镜状产出,此类矿床规模一般较小。芒硝矿层由单层或多层构成,矿层总厚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或更大,最大厚度可达百米以上,单层厚几厘米至数米。

现代盐湖芒硝矿床的另一特点是,除部分沙下湖和干盐湖芒硝矿床为固相矿床外,其余大部分为固、液相并存矿床。

2)古代内陆盐湖钙芒硝矿床

该类矿床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大部分分布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以及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含盐盆地受燕山运动后期形成的断陷或坳陷内陆盆地所控制。含盐厚度较大,并多次成盐。有石膏-钙芒硝-岩盐或石膏-钙芒硝所组成盐韵律反复出现。矿体受构造影响,形状、产状变化较大,常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立出,矿体埋藏较深,除个别矿区埋藏较浅外,一般都在数十米至数百米。此类矿床规模般较大,多为大中型,面积由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

02芒硝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芒硝矿,既有现代盐湖矿床,也有古代的芒硝和钙芒硝矿床;产出的岩相既有陆相碎屑岩系的,也有海相碳酸盐岩系的;产出的物态既有液相的,也有固相的,还有固液相并存的。

芒硝类矿床和中、新生代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矿一样,都和盆地有关。而盆地主要有4种类型:大陆边缘盆地、大陆裂谷盆地、山前或山间盆地以及大陆内部坳陷盆地。其中,中国东部一系列盆地皆属于大陆裂谷盆地,该类盆地发育了红色含盐建造。如江苏淮安晚白垩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古近-新近纪芒硝矿床即分布于此类盆地中。属于山前或山间盆地的有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云南滇中安宁盆地、禄劝禄丰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在这些盆地中,分布有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新近纪、第四纪钙芒硝矿床或芒硝矿床。属于大陆内部坳陷盆地的有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汾渭地堑,以及内蒙古、甘肃一带的小型断陷型盆地群。在川中盆地分布有晚白垩世新津钙芒硝矿床、眉山大洪山钙芒硝矿床等;在汾渭地堑中部分布有运城盐湖以及作为沙下湖矿床产出的早、中更新世芒硝-白钠镁矾矿床;在内蒙古、甘肃分布有第四纪芒硝矿床。

中国第四纪芒硝矿床的分布除与构造运动有关外,还和气候和纬度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北纬30°~49°之间的现代盐湖区,此盐湖区属北半球盐湖带的一部分,广布着数以千计的现代盐湖。掩埋型芒硝矿床与卤水型芒硝矿床或分布于一起,或相距不远。前者的芒硝层产于地下,距地表一般数米至百余米,而后者常于地表或距地表数米之下。

03芒硝矿的典型矿床
1)山西运城盐湖芒硝矿床

山西运城盐湖芒硝矿床位于运城盆地的东南部,属现代内陆盐湖芒硝矿床。盐湖呈北东一南西向带状延伸,长约23km,宽约4km,面积约90km²。运城盐湖硝矿床既有湖水矿床,也有浅部芒硝矿床,还有深埋地下100多米的掩埋型芒硝矿床。相传该盐湖在古代舜帝时即已利用,有数千年的开采历史,是中国开采芒硝矿最久远的重要矿床之一。盆地中第四纪含盐系有两个成矿时代,一是下部中更新世,二是上部上更新世-全新世(图11-1)。

界村矿体:顶板埋深60~80m。呈近东西向延伸,长4.1km,宽1.2km。面积5km²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倾角0.6°~1.2°。矿体厚度0.89~9.24m,平均厚4.58m。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有3种类型,即晶质芒硝矿石、白钠镁矾矿石和泥质钙芒硝矿石。其中晶质芒硝矿体厚2~2.59m,主要矿物组分为芒硝,次为石膏、钙芒硝、白钠镁矾。晶质芒硝矿石中Na2SO4平均含量41.5%。白镁矾矿石多呈薄层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夹于芒硝层中,矿石中Na2SO4平均含量39.24%。泥质钙芒硝矿石厚度为1.28~2.33m,主要成分为亚黏土,钙芒硝呈菱形板状或细粒状散布于细黏土中,矿石中Na2SO4平均含量21.69%

11.png11-1山西运城盐湖地质略图

东滩矿体:主要位于鸭子池西堤到大李村北。矿体顶板埋深0~35m,呈北东一南西向延伸,长7km,宽约1km。矿体自下而上有6个矿层:第1矿层分布于东滩的西部,以白钠镁矾为主,部分含芒硝较多;第2矿层为晶质石盐层:第3矿层为白钠镁矾和含白钠镁矾的芒硝;第4矿层为晶质石盐层;第5矿为白钠镁矾;第6矿层为晶质芒硝。此外,该矿体中尚有泥质钙芒硝矿层,矿石中Na2SO4平均含量为15.4%

西滩矿体:分布于西滩湖底淤泥层之下,埋深0.3~0.5m,呈东西向,长约5km,宽1.2km。矿体一般厚约2m。有3种矿石类型:一是晶质芒硝,Na2SO4平均含量36.56%;二是白钠镁矾矿石,Na2SO4平均含量37.72%;三是泥质钙芒硝矿石,Na2SO4平均含量15.36%

硝板矿体:硝板系由历代治畦晒盐所遗弃的芒硝、白钠镁矾组成的人工堆积体。集中分布于盐湖北岸、东岸及东南岸一带的现代盐田生产区和荒废的古盐田之下。硝板厚0.3~5.76m,一般1~3m。矿体下部以芒硝为主,夹杂有白钠镁矾,上部则以一般镁矾为主。硝板的平均化学成分为Na2SO439.77%MgSO422.25%NaCl 3.95%

湖表卤水矿:这是湖区液相矿体中最具工业意义的矿体。由于受大气降水、周边地下径流和浅层承压水的补给的影响,湖水浓度变化较大,一般为2°~16°Bé(波美度),含NaCl 0.6%~3.0%Na2SO41.5%~10%MgSO40.4%~2.0%。此外,含Br 30~60mg/L 0.1~1.0mg/L

2)新疆哈密市七角井东盐池石盐芒硝矿床

该矿区位于七角井盆地西部,湖盆面积40km²。矿床属现代内陆盐湖石盐芒硝矿床。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泥盆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以及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尤其以第四系分布最广,是七角井盆地的主要沉积物。含矿层属第四系全新统湖相沉积物,覆盖于上更新统湖积洪积物之上。七角井东盐池是一个以石盐、芒硝、无水芒硝沉积为主,并在其间充填晶间卤水的复盐矿床(图11-2)。

22.png

11-2 新疆七角井东盐湖地质略图A.浅部芒硝矿层

矿体位于全新统上段地层顶部,出露于地表,按其矿物成分分为3层:

上石盐层:位于湖盆中心低洼地带,厚度由湖心向边缘变薄,最大厚度3.4m。此层按其矿石结构、岩性特征又可细分为蜂窝盐及石盐壳层、细粒-粗粒石盐层和巨粒石盐层3层。其中,蜂窝盐及石盐壳层分布面积23.4km²,平均厚度0.31m,矿石中NaCI的平均含量76.93%Na2SO4平均含量6.98%,主要矿物为石盐,少量无水芒硝、黏土、砂等。细粒-粗粒石盐层分布面积13.84km²,平均厚度0.87m。主要组分NaCl平均含量80.77%Na2SO43.89%,矿物组成与石盐壳层相同。巨粒石盐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南部,面积2.69km²,平均厚度0.72m。主要组分NaCl的平均含量为69.23%Na2SO46.57%。总的来说,石盐层分布范围由小变大,矿物晶粒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无水芒硝分布于石盐晶间,总体上分布较均匀,但底部无水芒硝急剧增多,过渡为下部的无水芒硝矿层。

无水芒硝矿层:位于石盐层之下,顶板埋深1~2.5m,呈似层状与小透镜体状,矿物成分以无水芒硝为主,含少量石盐、芒硝、黏土和石膏,各种矿物成分含量在不同地点变化较大,特别是石盐、芒硝含量有分别向上和向下变高的特点。该层分布面积3.66km²厚度大部分小于1m,平均厚度0.25m。无水芒硝常呈自形-半自形的斜方双锥晶体,石盐和芒硝多嵌于无水芒硝晶间。全矿层主要组分的平均含量为NaCI11.04%Na2SO481.65%

芒硝矿层:位于上部盐层底部,矿层呈似层状、透镜状。顶板埋深一般在0.3~3m之间。与下伏深部的芒硝矿层垂直距离14m左右。本层芒硝厚度1~3m,最厚4.27m,平均1.6m。主要矿物成分为芒硝,其次为无水芒硝和石盐,少量石膏和钙芒硝。矿石中Na2SO4的平均含量为81.65%

B.深部芒硝矿层

位于全新统下段地层顶部,矿层顶板埋深18.5m。分布面积11.70Km²,平均厚度1.55m,最大可达5.21m。主要矿物成分为芒硝、石膏,未发现无水芒硝,且石盐含量较少,矿石Na2SO4平均含量为78.59%

C.晶间卤水

晶间卤水是矿区的主要矿产之一,有上、下两层。

表层晶间卤水:赋存于表层矿的石盐与芒硝(无水芒硝)矿层的孔隙之中,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4m,最大达5.49m,平均厚度3.11m。含水层孔隙度以石盐层较大,为39.08%,芒硝层孔隙度较小,为23.6%。卤水平均化学成分为NaCl 25.04/LNa2SO499.50g/L。在矿区中、西部及东部,NaCl含量为102.99~274.44g/LNa2SO4含量为64.27~130.5g/L,而西部及北部边缘仅有Na2SO4达工业品位,含量为157.51~186.94/L,在南中部及东中部仅NaCl达工业品位,含量为283.24~305.66g/L

下部晶间卤水:赋存于深部芒硝矿层的孔隙及裂缝中,含水层厚度为0.87~1.65m,孔隙度为23.11%,比表层晶间卤水含水层小。卤水中NaCl含量为55.88~239.11g/L平均值为146.30g/LNa2SO446.38~68.47g/L,平均值为60.19g/L

来源:战略性关键金属科普平台